考古专业北大高考状元 2020高考考取北大考古专业

口袋学院网 2024-05-17 07:56 1

网友热议:女孩以676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将来能有出路吗?

二、何川洋出生于重庆巫山县官阳镇,虽是小县城,但何川洋家世不错,父母都是,父亲是县招生办主任,母亲是县委组织部副。

女孩以676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将来是可以有出路的,因“状元崇拜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与媒体的炒作分不开。一开始,有商家给状元送空调,后来有人送笔记本电脑。其实,考试是一时的,上了大学还得从零开始。”韦成枢说。为无论是学什么专业,只要学的好,都是有很好的前景。

676分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虽然报考的是冷门专业,但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还是有地方可以发掘的,而且即使不考古,还是可以从事其他行业的。

当然,是金子就会发光,考古专业虽然不是很赚钱,但是如果学下去是越老越吃香,更何况是在北大这种重点学府。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选了考古专业,为啥大家却说她学考古不理智?

第三、报考,由于这个因为考古专业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大家可能觉得她成绩这么好,选个冷门专业不划算。专业竞争者不多,考上的概率也许比一般人更大。

因为,她的身份是一个留守儿童,相当于一般家庭的孩子而言,可能更需要钱。第二,考古专业,在大家的眼里,并不是一个好就业,热门的专业。所以,大家说她学考古不理智。

大家的观念和她不一样而已,可能对她来说考古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大家认为她能有这个成绩,应该可以学更加赚钱的东西。

高考状元何川洋现状如何?

提到考古学专业,许多人脑子里就浮现出那种风餐露宿的景象,背个铲子在深山老林里挖东西,其实考古专业并不是如众人想象的这样是个“”的专业。

一、在北大里的何川洋,也变得十分低调,并以优异的成绩在14年毕业,随后攻读了硕士学位,如今的他已经在农业银行之中工作。

从小,父母便很重视他的学习,在他3岁的时候,就为他买来了四大名著,5岁多就开始读书。在父母的有意培养下,何川洋在初中毕业后以677分的成绩考上了重庆南开中学。他的目标很明确,冲击北大。

三 、当然,也有不少人很同情何川洋,认为他这个状元完全是被爹坑了,才落得这样的结果。想想本来是稳稳考上北大的人,结果因为爹的一番“助攻”,让他空欢喜一场。在整件事中,他其实是很无辜的。甚至有打抱不平的同学告诉余温未退,这位考生的一个选择又一次让人既“无法理解、哭笑不得”又“拍手称快、叫好点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者,其实何川洋是个特别单纯,特别简单的学生。

好纠结!到底选不选北大考古学?

留守女孩676分报考北大考古系,这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人各有志,女孩选择考古系看得出来,他喜欢的古老文化,喜欢的古代历史但是对于女孩子来说,考古工作是特别的专业

最近,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676分选择就读大学考古专业引发热议,产生了众多的声音,大多数人觉得女孩家境贫寒,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能考出这样的分数实属不易,应该慎重选择一个有“钱途”的专业,毕竟考古这样冷门的专业,不仅就业面狭窄,而且以后的收入也相对较少,这种声音不绝于耳。

其实刚开始媒体爆出女孩的选择时,众多的考古界前辈都纷纷表示欢迎,大学官微也时间出来表态。我也相信选择考古这个专业是这个女孩的初心,真的是出于喜欢才会选择,并没有各种杂心,众多媒体的正面宣传、也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

反而是我们上的一些局外人,从普遍经历以及现实的角度出发来衡量女孩这一简单的选择,结合女孩的出身、考古学的就业前景、未来的“前途”来综合评价这个单纯高中生的选择,出现了过度消费她的倾向。甚至网上已经有人在大肆评论这个女孩未来的就业以及所能创造的钟芳蓉视樊锦诗为偶像,这简直让我肃然起敬了。樊锦诗,知道的人本就极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但知道她,而且崇拜她,在现实的今天,这是多么难得的事啊。价值,当然不可否认这就是的残酷之处。

高考选志愿的确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一件大事,需要慎之又慎,当媒体抛出女孩想报考大学考古学这一时,我相信是为了客观的反映这一事实,但是不得不承认确实引发了群体的大讨论,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正面声音大于负面声音的情况。经过媒体和大众的普遍关注后,这个女孩的初心会不会动摇?她的父母以及师长的建议性选择会不会动摇?女孩的选择会不会被媒体或者道德绑架?在没有被媒体曝光前也许女孩的思想既单纯又美好,但是被媒体和众多考古界的前辈们关注后呢?虽然每年高考状元或者一些高分学生都会被媒体特别关照,但是我觉得如此高度被关注也不是一件好事。

仔细想想,钟芳蓉被媒体大肆宣传,本质上是因为她身上贴有明显的几个标签:留守女孩、家境贫寒、676、大学、考古学。这些标签带来的是强烈的反:留守女孩、家境贫寒代表的是这个女孩多么的不容易,在现在阶层跨越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鲤鱼跳龙门几乎不太可能,表明了这个女孩至少在应试教育下极其;而考古学代表的是什么呢?冷门、就业面窄、“钱途”少。显然在大众的眼中,这不是明智的选择,是需要被成年人纠正和正确的。

当然也是平凡大众中的一员,觉得应该慎重考虑。但是,也深深的感觉应该注意几点:

一是尊重女孩及其家人的选择,不管这个女孩最终是选择考古学还是其他专业,都不要去过度的消费她,因为她是对自己负责,其实她家人对她人生的选择的指导一定程度上也有限。相信目前媒体带给她的压力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聚光灯下难免犯错,何不坚定目标,早日纠正;

二是,即使女孩选择考古学,也是北大,内地学府,已经超越了多少人,虽然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让人生更精进一步,单凭北大,她的未来就不到哪里去,更何况引发如此激烈的讨论,所以吃瓜群众还是歇歇吧,我估计大多数吃瓜群众还是希望女孩的未来更辉煌一些,但是选择考古学也许以后更有“钱途”呢?

三是,这一公众所反映出来信息整体上来说,还是在关注弱势群体,上还存在底层大众向上攀爬的通道,当然当声音一片倒的时候,也应该认真考虑考虑,毕竟,经验都是总结出来的,适当倾听也许会让一个没有经验的小白学生以后走的更为轻松。不过,在万众瞩目之中,是喜欢和爱好更为重要?还是随波逐流,遵从众意更为妥当?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更可能倾向于后者吧,毕竟,俗人一个。

恢复高考后个高考状元,你知道是谁吗?

是刘学红。刘学红白对于这个女孩子,我从内心里是非常的尊敬和理解。他比我们普通人的大多数都要。在这样一个年纪就能够准确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未来,能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未来的人生职业规划统筹考虑在一起,凭这一点儿就比我们大多数的年轻人都要的多。而且我也佩服他的远见和战略眼光,考古绝不是一个没有价值的行业,我记得有一个考古学界的名流说过,从事考古也许不能成为亿万富翁,但是它可以让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考古人需心怀理想,在历史中寻找未来。就是为了让我们相信我们民族还拥有文明,我们还相信真理。真心的祝愿这个小女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她一样,我们也是年轻人,只不过比人家痴长几岁,也许他日重游敦煌的时候,在黄沙漫漫的地平线上,在我们文明历史的深处,我们可以邂逅一个善良的敦煌女儿,她会给我们详细的介绍我们民族的过去和这片土地的未来。天干活,晚上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了高考的机遇,考取了状元。

恢复高考后个高考状元,他是在当年高考仅在25天复习的,而且还主动要求去考英语的郭方。

1977年,刘雪红女士获得了恢复因为有状元崇拜的传统,一些重点中学以培养了高考状元招摇,老师以培养了状元获得声誉,考生和家庭为状元自豪,媒体为吸引眼球,商人为扩大销量,酒店则及时打出庸俗的“谢师宴”招徕顾客。有中学、大学、学生、家长、商人、媒体参与的状元经济,正在把非理性的“状元崇拜”一步步推向。高考后的个高考文科状元。1977年,我们刚刚恢复高考,刘雪红和其他下乡插队且准备参加高考的人一样,一遍劳作,一边学习,准备高考。终于凭借刻苦努力的学习,一举拿下当时高考文科状元,进入北大学习。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选考古专业,是女孩自己的梦想吗?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都有对自己未来的考虑和打算。钟芳荣对于考古是非常热爱的,她对于历史是能潜下心去研究的。这样的钟芳荣就因为她曾经是留守儿童,就要放弃自己的爱好,只看钱?这是不正确的三观。钟芳荣在那么多网友的建议下,依旧选择了喜欢的考古专业,这说明了这个女孩是有主见的,对于自己的未来是有打算的。

是女孩的梦想,因为她的梦想就是考上考古专业,尤其北大的考古专业,以后可以去古墓“探索”,去很多地方“探险”,她感到很开心。

是的,这个女孩的梦想。她对考古很感兴趣,希望她将来为我国考古事业添砖加瓦。

我认为是这位女生的梦想,她喜欢历史类的东西,所以想要学习考古,这其实挺好的,毕竟北大有自己的博物馆。

选考古专业,这是女生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尊重女生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站在哪个专业对女孩未来的经济能改善的角度来指责她。

大多数学生在校园中的时候都是被保护的。他们并不知道的现实和残酷,也正调查发现,高校扩招前20年高考状元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相对而言比较理性,高考状元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收益。以陕西为例,1978年陕西文科高考状元韦成枢,他报考的学校是陕西师范大学,专业选择的是历史学。而在1999年之后,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在内的西部地区高校,没有招来一名高考状元。这一时期,北大和清华录取的高考状元比例高达93%以上,可以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高校状元之争进入了“北(大)清(华)时代”。同期,高考状元追捧的专业则是“经济管理”。2008年,全国有近七成高考状元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是这样才让他们能够拥有自己的爱好和梦想。能够考上北大的孩子我相信她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可以做出贡献。

是不是自己的梦想只有当事人知道。

但只要做出了选择,都有她自己的原因,除了她自己,其他人也没有必要去参与去干扰她的选择。

高分进入北大考古系的钟芳蓉,她的另一重身份你知道吗?

钟芳蓉从小就是一个特别自律特别会规划的孩子,如若不然,这样一个留守儿童,如何能够考上北大?

高分进入北大考古系的钟芳蓉,她的另一重身份就是留守儿童,钟芳蓉考入北大考古系可以说是非常轰动的,因为她的分数实在是太高了,钟芳蓉的高考成绩是676分,这个分数真的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为此大学还发文“欢迎钟芳蓉同学报考北大”,10个省份的考古圈联动为她送上祝福,这份荣誉真是让人觉得有些羡慕,但如果你看到她光环的背后一定会觉得更加感动,因为她是一个留守儿童。

钟芳蓉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学校寄宿,一个月只能回一次家,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只见过父母三四次左右,从小她就要面对一个人的生活,这期间吃过多少苦可想而知,提起留守儿童我想大家一定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电视上经常播出,这些孩子都是非常可怜的,从小跟着奶奶,不能得到父母的照顾,更不能享受好的物质生活,有的甚至连吃饱穿暖都成为了问题,但钟芳蓉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很多人觉得一般取得高分的考生都是家境比较殷实的,因为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其实这真的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且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看管,多半都是比较叛逆的,很多学校也反映留守儿童一般都是有些难以管教的,确实孩子那么小,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自律的,但钟芳蓉可以说就是比较幸运的,或许是因为老师的辛勤教导,或许是因为她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她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有一定可以肯定那就是钟芳蓉在这其间所付出的辛苦肯定是要比其他人多上许多的,这是由于她的家庭情况所导致的,她没有办法改变她的出身,但是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

她的另一重身份就是留守儿童,从小就和父母分离,一年见不了父母几次。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是一个普通的留守儿童,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选择了北大考古系。

不知道当晚,50多名老师乘坐9台车,抱着烟花爆竹走了30多里乡间道路,来到了钟芳蓉家。这是村里个能上清华北大的,全村都沸腾了,很多人都激动地哭了。。只知道她是留守儿童,靠自己考入了北大考古系,其他不清楚。

其实她是一个留守儿童,是被自己的奶奶带大的,但是还是非常努力的学习。

留守女孩钟芳荣选择北大考古学,这个行业就业率高吗?

留守女孩钟芳荣选择北大考古学,这个行业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是冷门专业,工作定向非常高,毕业之后,无论是深造还是选择就业,还是可以有很多非常好的去处的,比如:考古院、博物院等等,不要觉得这些单位就工资很低,没有前途,这完全是偏见。无论是就业还是工资都会非常可观的,钟芳荣的未来值得期待。

很多网友片面的认为,所谓的考古就是挖坟墓。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没有见识的,也是非常粗陋的。所谓的考古学是意义非常深远的,一些古物的挖掘对于见证文明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网友觉得钟芳荣是留守儿童,生活一度非常窘迫应该去选择一个热门专业,到时候毕业好就业改善生活。然而,网友的想法完全是多虑了。网友的想法,很多考古圈的前辈称不要小看考古学,考古学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考古学就挣不到钱,就工资低?考古圈的前辈称网友对考古的了解可谓是太肤浅了。北大的考古专业放眼全国乃至是权威的,钟芳荣的选择是明智的,是前途无量的。

考古专业也并非网友口中的落寞专业,考古这个专业出来了很多非常有贡献的前辈,他们对于人类发展史,对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的追溯奉献了非常大的考古论点。钟芳荣和这些前辈一样,未来可期。

不高。考古专业的就业有很多限制,而且就业单位少,所以就业这是女孩自己的梦想。所以女孩儿一直都会特别的努力学习。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率不是很高。

只要学的好就能就业,和专业没关系,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好,而且,有多少人能专业对口啊,找到工作就很不容易了。

高。因为学考古的人本身就很少,考古人才更是短缺,不过就业率虽高,但蔡言厚分析,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之所以未达到人们的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只看重牌子,挑专业时赶热门,考虑的多是一时的面子,而缺乏志向与主见,很少考虑职业发展和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工资并不是特别高。

考古专业的就业率非常高,但是并不是那种大富大贵的专业,比不了金融专业,人工智能,机电专业等专业,这专业比较冷门,并且非常辛苦,但是稳定,自由,体面。

辣评:高考状元为何职场非状元

湖南耒阳高考考生钟芳蓉一时间被10个省份的考古圈联动宠爱,为她送上祝福、书籍和考古工具。但人们忽略了她另一重身份即留守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逆袭,考上了的学府。

调查显示,1977年至2006年30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人才,他们和同时参加高考的其他同学相比是“泯然众人矣”。有人甚至认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状元只是考试最牛的人。另一方面,在中学、大学、商家、媒体共同炒作下,“状元崇拜”还在升温——

余乃明,1977年广东高考状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广东实验中学教师,现已退休。

敖刚,1981年四川高考状元,复旦大学学专业毕业,现为《重庆晚报》我。

郭宝发,1985年陕西高考状元,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曾任秦俑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现。

徐少伟,1993年江苏高考状元,协和医学院毕业,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张锐,1998年高考状元,大学法学专业毕业,魔时网CEO。

……

30年高考状元中未发现一个人才

5月14日,一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崇拜者们狠狠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6年30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预期。和同时参加高考的其他同学相比,可以用“泯然众人矣”五个字来形容。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高考状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者、中层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但没有发现像‘长江学者(与李嘉诚先生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奖励,评审委员会由学者组成)’这样公认的杰出人才。”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蔡言厚6月13日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说。

蔡言厚和他的课题组先找出各大学的“杰出校友”(就是这个学校培养出的公认的人才,如两院院士、杰出科学家、企业家、家等),再回顾他们的高考成绩,结果发现“杰出校友”和当年“高考状元”的交集里人数非常少,反倒是那些在大学班级里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成才率。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高考状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者、中层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但缺乏人才。”蔡言厚说。

韦成枢是1978年陕西文科高考状元,现为陕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谈到如何看待“高考状元”时,他说:“那时我把考名没当回事,认为考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那时没有‘高考状元’这个说法,媒体也不太关注这个。至于后来的发展成就,这是评价问题,标准不同结论也就不同。我兴的是这么多年来学生和家长对我的认可和尊敬。”

“要理性看待‘高考状元’。他们的智商是比较高的,他们是勤奋的,他们对于考试是很适应的。”蔡言厚认为,限制高考状元成才的,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发展”。他说:“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整个应试教育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应试,就是为了考试。很多学生把精力全部放到中学、大学里的应试教育方面去了。其实一个人要学的东西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外,还有人类交往等等,这些不可能在书本中学到。不能忽视应试教育形成的高分低能现象。”

“状元崇拜”的背后是利益在作祟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一段日子,产生高考状元的学校一定会贴标语、挂条幅。而在媒体上,不仅会刊发专访状元的大幅照片,甚至连状元的父母、老师也会闪亮登场。当然,像“高考状元交流”、“高考状元培训咨询”、“高考状元一对一家教”这样的商业机构,一定会见缝插针,赚得盆满钵满。种种迹象表明,“高考状元”热还在不断升温。“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百度网页上输入“高考状元”4个字搜索,找到的信息多达157万条,远远超过“两院院士”。

“高考状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炒作出来的。”蔡言厚说:“我国是一个有科举文化传统的。有科举才有状元,现在的所谓‘高考状元’经过炒作,把一个范围小的、层次不高的人才阶层抬高到我国古时候非常崇拜的状元地位来。”

郭×是理转文复读生,2008年陕西文科高考状元,以693分的高分被北大经济学专业录取。高考成绩公布后,郭×的班主任孙老师介绍,郭ד各科成绩都很,也就是说是个全才”。在郭×的母校西工大附中的网站上,至今还可以看到“先后培养出4名陕西省高考状元”的宣传语。

“对高考状元最感兴趣的是中学和大学,因为一个中学培养一名状元,整个地位可能马上就改变了。”蔡言厚说:“状元文化的本质是急功近利。学校只要培养了一个状元,好像就表示整个水平提高了,就可以大吹大擂了。当形成一种‘状元情结’时,高考状元对中学争夺生源、赢得教育主管部门和认可、提升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也是学校班子教育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中学们深知公众的“状元情结”,他们更大的本领在于通过经营“高考状元”这种无形资产,给学校带来更多的见不得阳光的“赞助费”和更好的生源,从而让自己所在的学校在竞争中获得更加有利的条件。

中学如此,大学也不例外,即便是如北大、清华这样的,也把招到高考状元的人数看做自己的颜面。2008年,清华大学新生的奖学金由2万元提高到4万元,大学则提高到5万元,主要用于奖励来自各省份的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历来都是高校重点争夺的对象,‘状元之争’关系到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和上的地位和声望,‘高考状元心之所向’关乎到高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竞争位置和发展潜力。能否招收到‘高考状元’、其数量多少,就成了衡量大学是否是世界或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否赢得高考状元的青睐、招收状元考生的数量多少反映了高校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状元归属’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声誉的‘风向标’。”蔡言厚说。

追逐、热门专业功利思想影响状元发展

此次调查以1999年我国高校本科大扩招为界,按高校大扩招前20年和后1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对各地区高考状元展开调查分析,调查到的高考状元共有1120余人。

众所周知,北大以文理见长,清华最突出的学科是工科。按照《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信息,2008年以前国内管理学实力的高校是西安,经济学实力的是大学。不难看出,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状元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方面的功利性呈上升态势。“刚刚恢复高考那会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那时像理论、哲学是热门,现在的热门是经济管理、电子信息,因为大家都想发展得快一点嘛。”韦成枢说。

1978年,韦成枢也报考了大学,但因为他当时是教师身份,优先被师范院校录取了。选择历史学专业,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大学本科毕业时,韦成枢的论文已经在的《近代史研究》发表。

韦成枢一直在中学工作,他的学生中就有两名高考状元。对于高分学生的成长,他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把过去变成包袱,影响学习、影响发展。考试是一时的,诱人的成绩属于过去,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零开始。”

不想考北大清樊锦诗半个世纪的文化苦旅也感动了。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她入选100名改革先锋名单。2020年5月17日,她被评为“感动2019年度人物”。华的时候就说明教改取得突破

与当今状元崇拜相反的是,实行高考之前,“英雄不问出身”的用人案例比比皆是。蔡言厚举例说,何其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被大学考察后录取,终成一代诗人;历史学家吴晗,在考试中数学是零分,仍被清华大学录取。又如,梁漱溟没考上大学,但不妨碍他当上大学哲学系讲师,拍板者是蔡元培;沈从文更是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却执掌国立大学的教席,拍板者是胡适;“一无学位,二无论著”的陈寅恪名列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成为“中的”,与清华大学的识才有关。

蔡言厚研究的人才选拔成长案例也包括20世纪后半叶在内。他说,匡亚明聘请过一位自学英语成才的、卖早点的师傅为教师;复旦大学聘请一个吹玻璃的工人蔡祖泉为物理教师,以后成长为;长沙铁道学院聘请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李蔚萱为数学教师,以后也成长为,并出国留学。现任复旦图书馆馆长、史学会理事葛剑雄,报考博士时只是高中学历。

的一起“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复旦大学拟录取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读博士。“如果把考试制度固化,推及到人才选拔的每一个层次,一些偏才、怪才就会失去机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顾云深解释说。

今年38岁的蔡伟高中时偏科,除了语文,其他科目成绩一塌糊涂,最终没能考上大学,而是进了一家胶管厂当工人。因为胶管厂效益不好,蔡伟下岗了,在一家商场门口摆了个小摊,后以蹬三轮养家糊口。另一方面,蔡伟自学了大量传世典籍,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古文字学专家裘锡圭称:“现在搞古文字学的,很多名义上是,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选拔人才的多元化时代也应该到来。我们的中学、大学、媒体更应该关注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的并作出令人信服成绩的怪才、偏才。”蔡言厚引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及其助手在“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的研究课题中的研究结果,说明兴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布鲁姆及其助手在“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的研究课题中的主要结论是:除了1%—2%的超常儿童(即所谓天才儿童)和2%—3%的低常儿童(包括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以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异,“只要有适合学生个别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上任何一个杰出人才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这就是说95%以上的正常人具有相同的学习能力,只是表现在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上的不同而已。“什么时候有一半高中生不想考北大和清华了,就说明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蔡言厚说。

开始跑在前面的并不代表个冲过终点

“状元”本是科举制度下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是封建的文人跻身仕途的途径。今天的高考,虽然也是一种国考,但选出来的人才多数并不做官(他们毕业后即使要当普通的,还必须通过专门的考试)。从产生的范围看,科举考试的状元全国只有一个,而高考状元每个省份都有,而且还分文科、理科,广东甚至还搞出一批单科状元。一些市县跟风炒作,把本地高考成绩的也叫“高考状元”。可见,“高考状元”一词很不规范。

据了解,在美国经常会听到某某孩子SAT考了满分,但是报考哈佛大学等,结果却没被录取。因为如果只会读书,而无创造性,这样的学生不会被看好。既然“高考状元”不吃香,美国大学推出的录取学生的典型例子,也就不会是高考状元,而和公众舆论也不会大赞特赞高考状元。

腾讯网一项调查表明,28.76%的人认为高考状元是“了不起的成功者”,但也有18.79%的人认为高考状元“只是会考试的一群人”。在网上,也有不少反对高考状元崇拜的声音。“高考不是世界杯,状元只有1名,但考700分和690分除了面子以外并不会有太大区别,他们同样有机会进入国内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状元只是考试最牛的人。”一位网友说。

2007年6月,西安市部分中学发出了“高考无状元”倡议,郑重“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不宣传学校的高考上线率,对考生成绩不排队”,“不利用大众媒体炒作高考、中考成绩”,得到各界的肯定。今年高考结束后,西安市向全市7所省级高中发出,要求不炒作高考成绩,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炒作高考状元的负面效应,但最终执行情况如何,还有待实际行动检验。

蔡言厚建议,高分考生应避免随大流、追热门,而应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特长选择专业,培养立志、苦读、敬业、报国四种品质。他说:“多看看马拉松赛,开始跑在前面,并不代表你将来一定个冲过终点。就人的整个一生来说,我们现在有个职业设计吧,你怎么才能够把你的精力合理分配,在那么长的距离里能够坚持到,取得最终的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766976452@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