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甘草 麻黄附子甘草汤剂量

口袋学院网 2024-05-14 07:51 1

麻杏甘石汤

10)火神派医案里面麻附辛使用,很多都是用在这个人受了寒以后忽然瞎掉聋掉哑掉,眼睛耳朵全部一起再发痒,或者是吹了冷风牙痛这一类九窍受风寒的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麻杏甘石汤 1 拼音 má xìng gān shí tāng

麻黄附子甘草 麻黄附子甘草汤剂量麻黄附子甘草 麻黄附子甘草汤剂量


2 处方

炙麻黄、杏仁、甘草、瓜蒌、力子、石膏、前胡、川贝、竹叶。

3 功能主治

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

4 摘录

《麻症集成》卷四

古籍中的麻杏甘石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31.温病兼喉痧痰喘

疼,其肿痛偏左者,正当肝火上升之路也。拟治以麻杏甘石汤,兼加镇冲降胃纳气利痰之品以辅之,又宜兼用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5.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

,确知此节之文原为温病之方,另加提纲无疑,即麻杏甘麻黄石膏互伍,麻黄辛温,石膏大寒,重用石膏,轻用麻黄,寒热对消,麻黄只用其辛,而不用其温,合为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治。这与麻黄配桂枝,麻黄杏仁治风寒咳嗽者,则有寒热之不同。《本草经疏》曰: ‘麻黄得石膏,则发散不猛。”石汤为治温病之方无疑也。盖当仲景时,人之治温病者...

《金匮方歌括》:[卷四水气病方]麻黄附子汤

括。)麻黄附子甘草杏子汤(阙。徐、尤云。疑是麻杏甘石汤。)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

《痧疹辑要》:[卷三]论治(下)

气粗喘促,腹中胀痛,烦扰不宁,而不得出,急与麻杏甘石汤或越脾汤(方见前)去枣,重用石膏。轻则升麻汤... 《婴儿论》:辨初生脉证并治

附子大黄葛根黄莲寄生金银花黄芩治啥?

消化系统:呕吐恶心、流涎腹痛、腹泻、肠鸣亢进。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1,泻热通便:适于便秘腑实专证

a.胃肠实热积滞,属高热谵语,腹痛便秘,常配芒硝。

b.寒积内停,腹满刺痛,便秘,配附子。

c.湿热痢疾,里急后重,便脓血,配黄连。

2,凉血解毒:主治热毒为患。20、白浊。用熟附子研为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温服。|

a.血分实热,迫血妄行,吐衄。

b.实火热毒所致咽肿,目赤,牙痛,疮疡。

c.肠痈腹痛,常配伍凉血散瘀消肿。

3,破血逐瘀:可治瘀血闭经,症瘕积聚,外伤瘀肿。

此外,还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淋痛,外用又可治水火烫伤。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经。

功用作用:1、清心火:用于心火亢盛之烦躁、失眠及高热神昏谵语,常配栀子等。

2、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痢,常配木香(香连丸),或单味使用。兼发热者,配葛根、黄芩。用于胃热呕吐,配代赭石;反酸灼心,配吴茱萸。

3、解热毒:用于痈肿疔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常配银花、蒲公英等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刘渡舟

……

促进蛋白质合成

附子可促进肝中蛋白质合成。其有效成分为类生物碱,以中活性最强。

附子的治病验方

治白浊

熟附子不拘多少,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入三片姜、一碗水煮至六成,趁温服下。

熟附子(去皮)、当归等份,每次以水煎服9克。

治气虚头痛

大附子一枚,去掉皮和脐研为细末,用葱汁加面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服10丸,清茶送下。

治久患口疮

生附子适量,研为细末,用醋、面调好贴在脚心上,男贴左脚,女贴右脚。第二天换下。

治牙痛

附子31克(烧灰)、枯矾0.13、多年头痛。用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3克,共研为末,擦牙。

治脚气肿痛

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养生膳

附子泽泻狗肉汤

原料:狗肉150克,制附子、桂枝、山萸肉各9克,泽泻、生姜各12克,盐适量。做法:先将狗肉洗净切成块。 再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洗净,备用。 接着,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和狗肉放入锅中,先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熬煮3小时。待肉熟后去渣,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食疗功效:本汤具有强肾固精、涩精利水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腰酸肢冷、肾阳不足者服用。

附子炖羊肉

鲜羊肉g,炮附子10g。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同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再改为小火炖煮l.5~2个小时。去其渣,分数次喝汤吃肉。本品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冷痛。

附子酒

附子30g,白酒500g。先将附子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后,即可饮用。本品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四肢不温,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冷泻,畏寒怕冷,腹中冷痛等。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白色)。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罪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中附子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有大毒。

(二)毒理试验1.LD50 熟附片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17.42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26.30g/kg2.毒性反应:主要毒性成分为,产地、加工炮制、水煎时间均会影响的含量和毒性程度。120摄氏度水煎40分钟,附子的毒性仅为生附子的l/5~1/350,灌服的LD50在l00g/kg以上。

室温和配伍也能影响附子的毒性。寒冷能降低附子的毒性。附子与甘草、干姜同用,可明显降低毒性;与麻黄同用或饮酒能增强毒性。

《毒性》

神经系统:口舌、四肢和全身发麻,并有紧束感,烦躁不安,头晕、头痛、神智不清;痛觉消失或减弱,阵发性抽搐;或双目失明。

循环系统:心慌心悸、血压下降、心律不整,甚至发绀、四肢厥冷。的心律失常或循环呼吸衰竭,是致命主因。

导致中毒的原因

导致附子中毒的原因颇多,有材品种不清、炮制方法不当、内服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以及机体对物敏感性等多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或多见的原因是煎煮时间过短所致。因此,凡附子作汤剂内服,必须煎至口尝无麻感为度,以免中毒。久煎除对镇痛、抗炎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外,并不影响强心作用。

解救方法

…… [内容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麻附辛、麻附甘、朱鸟汤

2)扁桃腺开始刺痛,马上吃麻附幸有效

1、如果一个人是三阴体质,她的生活饮食作息都不规律,那医疗时会觉得很不好医

2、麻附辛临床使用

1)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多一点,比较有效

3)感冒时什么症状都没有,就是尿不出来,淋涩,去医院检查是急性肾炎或什么东西,麻附幸或麻黄附子甘草汤有用

4)麻附辛它通鼻涕、通尿、“通九窍”的效果来讲,比如:男人不症(调自律神经)、闭经、鼻子流清鼻涕,细辛是一个温经祛寒的

5)坐骨神经痛,麻附辛合芍甘草汤也是常用的

6)咳嗽气喘之类的也有开麻附辛,它是一个调血压的,高血压不用麻附辛,低血压用麻附辛,包括嗜睡症,通常都是用麻附辛。

7)少阴病在处理的“肾”是肾的内分泌,泌尿部分,像肾忽然绞痛,麻附辛可以。

8)有人得了带状疱疹,那个疹可能好了,可是残留在神经上面还有点痛,用麻附辛把它推出去

9)以调体制来讲,皮肤比较晦暗,人钝钝的,走路感觉不太平衡,皮肤粗糙麻木,用麻附辛通窍

11)麻附辛的头痛是头痛如劈

12)如果一个人常常身体发冷,皮肤都是泡泡的,有一点水肿,这个人怕冷和肾功能很低落,临床我们可以加到知母。

3、麻附甘

1)治感冒麻附辛的使用是麻附甘的80倍

2)细辛这味很奇怪,麻附辛这个方子冠心病的患者用了之后会引发心绞痛

3)少阴病,生病了拖两三天,身体会变得更虚弱,要用麻附甘比较温和一些

4、金匮,水气病,麻黄附子汤

急性的突然的水肿,我们都算“感冒”,首先脉沉,第二发汗而好的水肿,都是上焦水肿,先是先从脸开始肿头脸先开始,又是脉沉的用麻附甘

1)心阴虚烧坏的时候就是黄连阿胶汤,滋阴加上消炎。

2)心中懊恼的烦先用栀子鼓汤通他的心中懊恼,通了之后,这个人天晚上睡得着,就不要再吃了,接下来就吃桂龙牡,保护睡眠品质就好了。

3)阴虚的患者失眠是黄昏的时候开始,越来越烦,越到晚上越烦,睡不着,生气,在房间

跺来跺去,一直做一些有的没有的事情,整个人很亢奋急躁,什么事都没办法做。

4)蛋黄本身也是一味过了喉咙能够消炎的,鸡蛋黄这个效果很好,鸡蛋黄可以滋养5、黄连阿胶汤灵魂的那颗心的阴,姑且这么说

5)火神派的用结构来讲,你可以先吃附子剂,吃到整个人好像补到要爆了,然后吃一帖朱鸟汤,就整阳气吸纳进去,人就健康了,就是玄武跟朱鸟的循环

6)如果这个人是上热下冷的体质的血崩、尿血、便血、咳血,朱鸟汤还蛮有止血跟修补的效果

7)干燥综合症,眼睛干,嘴巴干,嘴唇发红了,睡眠,每次月经都像血崩一样,喝朱鸟汤,月经就不会血崩了,睡眠品质变好,人发干的状态好的快

299、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

「主治」

299、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功用作用: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茯苓三两(甘平)人参二两(甘温)白术四两(甘温)芍三两(酸平)

少阴阳虚有别于阴虚有热,背恶寒不同于白虎加人参汤的背微恶寒。背是阳之府,附子汤的阳虚恶寒,口中不干燥,不同于白虎加人参汤。这里是一证二方,用灸法补充阳气,为附子汤争取时间。这里少阳病在背恶寒的时候,阳气就虚了,要见微知著。

本条是附子汤第二证,太阳和少阴别由此条可见。身体疼痛,骨节疼,发热脉浮紧者,是麻黄汤证;现在再加上手足寒,脉沉,说明少阴阳气虚,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所以骨节身体疼痛。这里和麻黄汤证有虚实、表里的别,这里用附子汤补阳去寒。如果这条有反发热,则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两条,一个是以阳虚背恶寒为主,一个是手足寒,脉反沉,浑身疼痛为主,一个是阳虚恶寒,一个是阴寒盛导致的浑身疼痛,这是附子汤的治疗作用和范围。

胡希恕

刘志杰

少阴病,表虚寒证,口中和是里有寒饮,后背恶寒独重,中焦有停饮造成的。虽然没有自利呕吐腹痛,但也有太阴病,所以是一个少阴传里的太阴病。临床上后背有块地方发冷的病人,都是内里胃中有停饮造成的。口中和,就是味觉不灵敏,吃东西没有味道,黏腻不爽的意思。这个只有用热解决,书上说当灸之,就是中脘和阿是穴。

附子汤是常用的方子,凡是胃中饱闷,食欲不振,嘴里没有滋味,后背怕冷,或者全身畏寒,微渴不欲饮,心慌不安,睡眠失调,都可以考虑。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配细辛

「释名」其母7、风病瘫缓(手足软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用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觉手能抬动。脚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头,此方名“神验乌龙丹”。名曰乌头。

「气味」辛、温、有大毒。

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

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煮汁成三成,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细辛汤。”

3、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用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现即愈。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此方名“脉四逆汤”。

4、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芍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甘草附子汤”。

5、阴盛格阳(病人躁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雳散”。

6、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和一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各混合后,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此方名“五生饮”。

8、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乌头末四钱,慢熬适当,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末二亦可。

9、风痫。用生川乌头(去皮)二钱半、五灵脂半两,共研为末,加猪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10、小儿慢惊(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饮下。

11、小儿囟陷。用乌头附子(生,去皮脐)二鲷、雄黄八分,共研为末。以葱根捣和作饼巾2陷处。

12、脚气肿痛。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14、耳鸣不止。用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一天换两次。

15、牙痛。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为末,擦牙。又方:川乌头、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

16、虚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末,加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17、寒热疟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参、丹砂各一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有效,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否则次日须再次服。

18、水泄久痢。用川乌头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黄连汤送下。

19、阳虚吐血。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黄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三两研为末,再以膏调末成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21、。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

22、痈疽肿毒辣。用川乌头(炒)、黄蘖(炒)各一两,研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头。干则以淘米水润湿。

23、疔疮肿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干再涂。

24、疥癣,用川乌头生切,煎水洗,甚验。

25、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研为末,以水、面调涂,有效。

麻黄细辛附子甘草汤吃多久时间

下列是一般文献上建议的解毒方法,不一定经过确实的临床验证。

单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量不多,你可以只煎一次,一次熬的稍微多点,剩下多余的一碗留在锅里,要喝时热一下就可以了,次先把附子熬30分钟再和别的一起熬20分钟就可以了,附子带毒的,所以久煎去毒性3593

(三)临床观察有毒。制附子毒性小,在常规剂量内中毒者。大剂量使用如30g以上,引起全身发麻的情况还是有的。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

配附子

治素体阳虚,复外伤风寒,仅用麻黄开腠,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有大汗亡阳之虞,唯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本草纲目》曰:“少阴病发热脉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乃赵嗣真所谓热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

治太阳少阴两感证。用麻黄发太阳之表热,细辛散少阴之浮热,相须为用,一汗而解。《本草思辨录》曰:“细辛佐麻黄而在行,是为一专一普。麻黄驱阴邪,发阳气,不仅入少阴而用甚普细辛则色黑入肾,赤入心(或云赤黑,或云深紫,紫即赤黑相兼之色也),一茎直上,气味辛烈,故其破少阴之寒凝,锐而能专。”

配熟地

熟地滋肾,温补营血,麻黄辛温,善于发表。熟地与麻黄同用,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熟地与麻黄相伍,则麻黄随熟地而走,麻黄之辛,辛能通滞麻黄之温,温能散寒。主治阴疽寒凝之证。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眼风等,一以温补营血不足;一以解散阴凝寒痰,使其阴破阳回,寒消痰化。《王化医存》曰:“麻黄少同熟地多,但开腠理而不滞不汗。”

麻黄致病验方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150克(去节),桂枝100克(去皮),甘草50克(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喂粥。(《伤寒论》麻黄汤)

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100克(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去上沫,纳诸,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克(去根节了,秤),桂心100克。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150克,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治病疮疱倒者:麻黄(剪去节)25克,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 本草衍义》)[3]

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发汗散寒、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麻黄方剂制剂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用治因感受风寒之邪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脉浮紧的伤寒表实。《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杏仁、甘草。用治感受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

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三方用于外受风寒之邪,内有郁热的表寒里热证。证见: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伤寒论》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当归、附子(炮)各等份,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汤(《伤寒论》)

麻黄、芍、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本方治风寒束表,水饮内停的表寒里饮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伤寒论》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本方用治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火,壅遏于肺的喘咳症。证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烦渴,面赤唇红,有汗或无汗,舌苔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伤寒论》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

…… [内容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766976452@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